top of page
多少才算夠

 

        我闡述了有許多事情是金錢不能買到的,以提醒各位存在著許多比金錢更珍貴的價值,例如正直、珍愛和友誼。本文我想談論由Robert 和Edward Skidelsky撰寫的「多少才算夠」一書中的話題。

  1930 年,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預言說,在未來的世紀,人們的收入會穩定增長,生活的基本需求將得到滿足,再沒有人需要每週工作超過15 小時。可是為甚麼他的預言是錯誤的呢?

  Robert 和Edward Skidelsky 認為,現代社會的特點是貪得無厭,永遠不能滿足,總希望獲得更多的金錢,因為人們區分不出需求和慾望的不同。而他們拒絕只按照單一的標準,無論是用國民生產所得(GDP)還是用「快樂」指數,來衡量人類的進步,而認為幸福生活取決於7 要素:健康、安全、尊重、個性、與自然和諧共處、友誼和休閒。

  「多少才算夠?」這個問題不只是個社會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是終生學習的課程。

  就金錢觀的底線而言,每個人都希望在基本需求上能夠做到財務獨立,生活有保障,孩子有錢受教育。許多財務專家寫過如何理財的文章,我也寫過一些探討如何從年青的時候就開始財富管理的文章。然而,我想更深入一些,請每位讀者審視自身,想一想何時才算夠,以及他背後的迷思。

☆第1 個迷思

  金錢會讓你生活得更好。如果好生活是建立在更少的勞動基礎上,你將獲得更少的生活經驗,你所學到的也更少。這將使你的視野變窄,削弱你的同情心,使你變成一個更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誰會更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癥——一個有使喚女傭的老婦還是沒有女傭的老婦?幸福生活到底是滿足你的慾望,還是你所需要,你最好多多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第2 個迷思

  金錢無所不能。如果你養成用金錢滿足需求的習慣,你的心會被慾望帶動。事實是你的慾望將因此無止境增長。哪一種更贏得人尊重呢?贏得了6/49 彩票,一個人將獎金半數捐出,依然和原來一樣生活,還是一個將所有獎金花在買豪宅靚車的人?在市中心停車時,一輛嶄新的高檔車,和一輛二手的小車,誰又能擁有更多的自由呢?

☆第3 個迷思

  金錢能幫你贏得尊重,更容易交到朋友。但是用金錢換取的名望往往帶來惡業。酒肉朋友會招引麻煩,還會誘使你不再自我審視,忘記修養自身。用金錢獲得同伴的友情和尊敬徒有其表,當有一天你花光所有的錢,你的「朋友們」就會離開你,一切也就開始走下坡路。

☆第4 個迷思

  有必要為孩子留下財富。回想當初自己努力掙扎謀生,最終享受自己奮鬥的成果,以及在努力工作中培養出的毅力、謙卑和正直的品質。你真的希望剝奪孩子體驗這些的機會嗎?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你留給孩子的財富會成為定時炸彈,最終的結果是,你只希望他不會因緊張關係和爭執而爆炸。

☆第5 個迷思

  金錢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的確金錢可以幫助許多人,但是在加拿大,有許多人在濫用福利體制,賺了錢不申報,從政府領取補助。而另一種情況則是,許多志願者及小團體在幫助學校、植樹綠化、為資源有限的第3世界國家的人提供乾淨飲用水。難道我們真的需要有很多錢才能幫助他人嗎?

  多少才算夠?每個人的人生處境、經歷和經濟狀況都不相同,對上述迷思的回答也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內心越空虛,你越需要更多的金錢。你越需要更多的金錢,你在生活中就越沒有安全感。當你誠實地面對自己時,每天提升一點,做你自己,你的慾望便可得到控制,你會贏得更多自由。金錢,和壓力一樣,是一件中性的東西,完全看你如何駕馭他。過多的緊張和壓力,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疏導,將導致抑鬱。而完全沒有緊張感的生活則導致懶惰。追求越來越多的金錢會導致貪婪,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集中在Robert 和Edward Skidelsky 所描述的幸福生活的7 要素上:健康、安全、尊重、個性、與自然和諧相處、友誼和休閒。

  大多數情況下,金錢可以買到常識、知識,但買不到智慧。聖經中有段話說得好:Proverbs 2:9-12「然後你會懂得甚麼是正確的、正義的和公平的——這都是好的路。智慧會進到你的內心,知識會讓你的靈魂愉悅,審慎會保護你,理解將引導你。智慧將把你從邪惡人的路上挽救回來,從言語墮落的人的路上挽救回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