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破解電玩遊戲的誤區 

 

文| Superkids教育與家教中心 蔡宜哲

  電玩遊戲,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尚未明確界定的話題,也是一個引發當今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之間衝突的原因之一。許多父母都被這個問題困擾,特別是暑假即將來臨,孩子們將有更多空閒的時間。因此,我們今天將探討一下有關電玩遊戲的一些常見誤區,幫助家長們澄清一下頭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誤解。

誤區1: 孩子很容易對電玩遊戲上癮,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失調。 

  根據美國醫療協會AMA報告顯示,在美國,90%的青少年玩電玩遊戲,其中有15%的青少年沉迷其中,這部分人數超過500萬。情況看起來如此嚴重,以至於AMA在2007年的年會上,曾打算將網癮和電玩遊戲癮確認為一個正式的診斷疾病。後來經過多次辯論,AMA改變了想法,決定不把電玩遊戲上癮同精神分裂癥和抑鬱癥一樣,歸入嚴重心理失調疾病。


  促使AMA做出上述改變的原因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對任何東西上癮,例如工作、看小說或體育運動,上癮不一定就是疾病。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或替代物。一種可行的辦法是家長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多給孩子一些關注,特別是對16歲以下的孩子。 

 

誤區2:玩電腦的孩子很笨 

  不,恰恰相反,電玩遊戲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抽像思維能力和想像力(http://www.apa.org/monitor/feb07/yourbrain.aspx)。按照文化評論家斯蒂夫.強生(Steven Johnson)的說法,人們往往給玩電玩遊戲的人貼上「笨」的標籤,是因為人們認為玩遊戲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開著10個網頁,同時和25個對手博弈絕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家長們反對孩子玩電玩遊戲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認為玩遊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導致孩子在學校裡的成績一落千丈。但是一位研究社會學的學者曾經指出,專業成績和電腦網絡技能並不衝突。這個時代,人們需要在兩個方面都具備能力,因為它們刺激大腦不同部位的發育。專業學習是一種靜止的、連續的活動,可以培養大腦的判斷能力,而電腦網絡技能則是動態和複雜的過程。

誤區3:暴力遊戲導致青少年暴力行為 

  第三個誤區是,人們普遍認為玩暴力遊戲的孩子,也會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有暴力傾向,因為大人們認為孩子們還無法區分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的不同。麻省理工教授亨利·簡金思(Henry Jenkins)在其著書的《真實情境電玩的反嗜:揭穿電玩遊戲的八個誤區》中指出,事實情況並非如此。(http://www.pbs.org /kcts/videogamerevolution/impact/myths.html)。絕大部分玩電玩遊戲的孩子都不會做出反社會的行為。按照2001年美國外科醫師報告,引發校園槍擊案最大的風險因素集中在心理健康、家庭生活,而非媒體對電玩的負面報導。公眾道德層面對暴力類的電玩遊戲的恐慌是顯而易見的,導致許多成人機構對那些已經感覺被排除在體制之外的青少年充滿懷疑和敵意,同時它也誤導人們沒有真實去消除青少年暴力產生的原因,從而使問題繼續惡化。一個曾經的電玩遊戲迷、現在已成為教授的人士發現,電玩遊戲實際上可以培養分辨好壞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還可以提高逆境情商。


  上面我們澄清了有關電玩遊戲的一些誤解,我強烈建議家長們走進孩子的遊戲天地,理解孩子,和他們一起玩,並和孩子們分享積極正面的看法。家長們也可以借用這個機會幫助孩子建立起一些正確的生活習慣,例如如何有效地作時間管理,或者如何通過控制電玩遊戲來培養自律精神。

Picture6.png
bottom of page